香港——在海怡半島那些高聳入雲的大樓裡,買一套狹小但十分搶手的公寓,需要大約100萬美元。這座俯瞰南海的中產階級住宅樓盤位於全世界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內。
在香港,正是鴨脷洲的這些不起眼的住宅樓,令一個看起來很遙遠的日子——2047年7月1日——實際上已經十分迫近。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也就是對這個英國殖民地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一事做出說明的文件,中國同意香港回歸後的50年內保持高度自治,並保留其資本主義金融和法律體系。
「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聯合聲明》稱。
稍作計算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從2017年7月1日開始,一份30年期的購房按揭將不能在2047年7月1日前付清,也就是在聲明規定的中方承諾到期之前。
香港的房價和那些大廈一樣高聳,很多人分期付款供樓都十分艱難——前立法會議員、現土地和房地產智庫「土地監察」(Land Watch)主席李永達說,隨着房價在過去十年裡不斷上漲,銀行開始越來越多地提供30年期按揭,但即使這樣也很困難。
「現在要開始30年的按揭,就是從2016年到2046年——還是可以的,」李永達在接受採訪時說。但他說這一點可能有變,他預計「他們不會接受按揭期到2048年結束的貸款。」
據香港媒體的報導,多數銀行還沒有制定2047年以後的政策,越來越多的人在呼籲香港和中國政府就這一問題做出說明。
滙豐銀行發言人亞當·哈珀(Adam Harper)稱,銀行在「密切注意市場和經濟的狀況」。這家1865年在香港創辦的銀行是該地區的主要發鈔行。
不確定性再度出現,圍繞着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所帶來的時代巨變,以及當前中國對香港政治未來的規劃引發的爭執,讓香港人在幾十年中惴惴不安。有人說中國為香港的未來制定的計劃和共產黨的制度太相像,在香港引起了普遍的反感。
這和上世紀80年代是相同的情況,當時這座資本主義城市正緊張地等待共產主義統治的到來,而當時土地和金融也成為關注焦點。
「只有在對未來有把握時,銀行和金融界才會投資香港市場,投資長期基建開發和房地產,」李永達說。「未來五年裡北京需要就2047年之後的香港給出明確的政策,如果不能發出一種清晰的訊息,一種安全的訊息,那麼對信心會有負面影響。」
而他說在這一次,土地租期並非太大的問題。香港的所有土地是由政府租給買主的,這是回歸後的政府承繼自英殖時期的做法。
李永達說,隨着租契到期,政府已經開始續約到2047年以後。「如果你現在去續租,他們會給你延長到2066年。」
「這是個不尋常的做法,」他接著說。「沒有百分之百的保障。」
香港金融管理局——實際上就是香港央行——一名發言人在一封郵件中說,港府「已經表明,它擁有將租約延至2047年以後的憲法權利。」
根據金融局在進行官方政策說明時的慣例,這位發言人要求匿名。在長期按揭方面,「銀行應該將土地租期和其他相關因素考慮在內。」她還說,「目前尚未有銀行向金融局提出土地租期相關問題。」
「歷史在重複自己,」香港大學法學教授陳文敏(Johannes Chan)說。「在1980年代,銀行是解決方案的首要驅力。」
對金融確定性的需求引出了聯合聲明,以及被稱為「基本法」的法律框架,後者是英中兩國就回歸後香港達成的共識,其中對1997年後香港的權利做出了描述。
聯合聲明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基礎,「明確說明了中國的政策是保持50年不變,」陳文敏說。「但沒有對50年之後做出承諾。因此問題會再度出現,因為主權已經恢復了。」
「基本法會失去自身的基礎,」他說。「它可能繼續下去,也可能被改變。」
決定權完全在中國,他說。「此刻,我認為可以這樣講,全世界沒有人知道2047年會發生什麼,」陳文敏說。
在不明朗的形勢下,他預測銀行會悄悄開始縮短按揭的年限,「直到15年期按揭利率升到過高的水平,」而借貸人違約風險也會「太高」。